2019年,那个我们未曾珍惜的平凡世界
2019年,一个如今看来恍如隔世的年份,那时,人们不会在出门前习惯性地检查口罩,不会因为一声咳嗽而引来异样的目光,也不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每日更新的感染数据,那一年,世界运转如常,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由与便利,如今却成了某种遥远的奢望。 回望2019年,它并非完美无缺——全球经济增速放缓、国际局势暗流涌动、环境危机日益严峻,但即便如此,那一年仍然拥有某种珍贵的“常态”,一种后来被疫情彻底打破的生活节奏,这篇文章将带我们重返2019年,重新审视那个我们未曾真正珍惜的世界。 一、全球流动的无障碍世界 2019年,国际旅行几乎没有任何限制,人们可以随时订一张机票,飞往另一个国家,而不必担心隔离政策、核酸检测或疫苗证明,根据世界旅游组织(UNWTO)的数据,2019年全球国际游客数量达到15亿人次,创下历史新高。 那时的机场,安检队伍虽然漫长,但没有人会因为体温检测或健康码而滞留,商务人士可以轻松往返于不同国家,留学生可以随时回家探亲,背包客可以随心所欲地规划环球旅行,如今看来,这种自由简直是一种奢侈。 二、线下社交的黄金时代 2019年,人们仍然习惯于面对面的交流,咖啡馆里坐满了朋友聚会的情侣,办公室里同事之间可以毫无顾忌地讨论项目,音乐节、体育赛事和大型展览人潮涌动。 那一年的演唱会市场异常火爆——泰勒·斯威夫特(Taylor Swift)的“Lover”巡演、BTS的世界巡演、周杰伦的“嘉年华”演唱会,场场爆满,没有人会想到,仅仅几个月后,这些大型聚集活动会在一夜之间消失。 电影院也迎来了最后的辉煌。《复仇者联盟4:终局之战》全球票房突破27亿美元,成为影史票房冠军;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在中国狂揽50亿人民币,刷新国产动画纪录,那时的观众可以毫无顾虑地挤在影厅里,为英雄的谢幕欢呼,为角色的命运落泪。 三、经济与消费的繁荣假象 从表面上看,2019年的全球经济仍在增长,美国股市屡创新高,中国的“双十一”购物节成交额达到2684亿元人民币,创下新纪录,共享经济、外卖平台、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,似乎预示着一种无限繁荣的未来。 暗流早已涌动,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,英国脱欧陷入僵局,全球债务水平不断攀升,经济学家们警告,世界正走向一场未知的风暴,但大多数人仍然沉浸在消费主义的狂欢中。 如今回想起来,2019年的繁荣更像是一种“末日前的高潮”,人们疯狂购物、投资、借贷,仿佛这样的日子会永远持续下去,直到2020年初,一切戛然而止。 四、科技与生活的无缝衔接 2019年,科技已经深度融入生活,但尚未完全主宰它,人们仍然会放下手机,和朋友面对面聊天;远程办公尚未成为主流,大多数人仍然每天通勤上班;在线教育只是辅助手段,而不是唯一选择。 那一年,5G技术刚刚开始商用,人工智能还在实验室阶段,元宇宙(Metaverse)仅仅是一个科幻概念,人们仍然相信,科技是为了让生活更便利,而不是取代现实。 疫情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切,Zoom会议、外卖配送、在线教育、数字货币……这些在2019年只是“可选项”的技术,在短短几个月内变成了“必需品”,我们被迫适应了一个更加数字化的世界,而那个仍然保留着物理社交温度的2019年,已经一去不复返。 五、未被恐惧支配的日常生活 2019年,人们不会因为一次感冒而恐慌,不会因为超市里的卫生纸被抢光而焦虑,也不会因为某个城市出现病例而陷入集体紧张,那时的生活虽然也有压力,但至少没有“未知病毒”的阴影笼罩。 那一年的新闻报道里,最热门的话题可能是特朗普的推特、香港的抗议活动、亚马孙雨林的大火,或者是某位明星的绯闻,没有人会想到,几个月后,全球媒体的头条将被同一条新闻占据——新冠病毒。 六、我们为何怀念2019年? 当我们回望2019年,怀念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科技、经济或文化成就,而是那种“未被打破的常态”,那时的我们,可以自由呼吸、自由旅行、自由拥抱,而不必担心病毒、隔离或社交距离。 疫情改变了世界的运行规则,也改变了我们的心态,我们开始意识到,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许多事情,其实无比脆弱,2019年的世界并不完美,但它至少给了我们一种“确定性”——明天仍然会像今天一样运转。 而现在,我们只能带着某种 nostalgia(怀旧)的心情,回望那个已经逝去的年代,并思考:如果有一天世界真的“恢复正常”,我们是否会像珍惜2019年那样,珍惜未来的每一天? 2019年,那个没有疫情的世界,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,它提醒我们,平凡的日子本身就是一种幸福,或许,未来的某一天,当我们再次能够自由呼吸、自由相聚时,我们会比过去更加懂得珍惜。 但愿如此。
发表评论